内容摘要:“工匠”一词,早出现在战国,据史料记载:早的手工艺专著《考工记》,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:王公、士大夫、百工、商旅、农夫与妇功,所谓“国有六职,百工与居一焉”。百工,即工匠。










“工匠”一词,早出现在战国,据史料记载:早的手工艺专著《考工记》,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:王公、士大夫、百工、商旅、农夫与妇功,所谓“国有六职,百工与居一焉”。百工,即工匠。
以前,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职业,木匠、铜匠、铁匠、石匠、篾匠等,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。随着农耕时代结束,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,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、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,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。
有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,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。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,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。
本期视觉让我们通过摄影师的一组图片,看看黔西南的工匠是如何工作的。
(责任编辑 陈安彤)